關於我們

振頻量子科技起源

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感歎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

 德國物理學家 馬克思.普朗克他在1900年發現,如果輻射的能量並非連續的,即有著一個最小的單位,那麼他就可以推導出一條完全符合實驗結果的公式,同時能夠結合維因和瑞利的方程。現在,我們稱這條終極公式為普朗克定律(Planck’s law)。符合普朗克定律的輻射光譜,又叫做黑體輻射(blackbody radiation)。

 普朗克的單位能量概念,我們稱之為量子(quanta),而輻射的量子就即是光量子(photon)。他發現,光量子的能量與其頻率成正比,即:

                                                                                       E = hν

 其中E是能量、ν是頻率。這個結論完全違反傳統輻射理論中,輻射能量與輻射強度成正比。公式裡的比例常數h就是著名的普朗克常數(Planck constant),支配著宇宙間所有量子現象。普朗克提出的量子概念打開了現代物理學的一道大門,徹底改變了物理學的發展方向。


1905年,愛因斯坦利用普朗克的光量子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1905年9月,愛因斯坦推導出狹義相對論的結果,這個結果後來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方程式:

                                                                                       E = mC2

 普朗克和其他物理學家漸漸接受量子論的真實性,量子力學在20世界初以極速發展。今天,我們從前沿物理到生物導航,都可以找到量子現象與普朗克常數的身影。2018年,國際計量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將在巴黎的會議中舉行投票,決定是否以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質量的單位:公斤。

普朗克於1900年提出的量子,以發現能量量子獲得191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19年頒發),在118年後仍然深深影響著人類的科學發展。

由普朗克定律我們得知任何能量一定有頻率,不同物質有不同的頻率。這個概念關係到我們地球上的一切物質(資源)、生命的起源與延續。我們從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等價公式E = mC2得知,當太陽光子直接照射或透過宇宙中其他星球折射到地球地表後,光子與地表不同地區(不同經緯度)不同頻率共振產生地球上生物賴以生存的量子能及各種天然物質,也就是說不同物質由不同頻率所組成。其中我們發現目前經由太陽光子與地表共振後所產生且存在於地表的振動頻率有三千六百多種,而不同的物質則由這三千六百多種的振動頻率其中幾種交互作用組成的。比如水由四種頻率組成,火由七種頻率組成等等。

這三千六百多種振動頻率我們可以取得並運用於不同的領域(生命工程、環境科學、航太科學…等等),所以振頻量子科技是一種基於量子理論而形成最新的、免能源、無後遺症的科技!

訂閱我們的新聞

註冊接收網站最新消息!